副中心将创建这个国家级产业园!《副中心会客厅》第四期来啦——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了解到:
副中心会客厅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六周年之际,由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与通州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大型融媒体栏目《副中心会客厅》,今天(6月6日)播出第四期。
本期节目邀请于家务回族乡副乡长苏永恒,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赵辉,畅谈副中心现代种业发展。
请看节目视频↓↓
❖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经过近10年的培育和发展,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先后被农业部、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京津冀农业协调创新基地,为引领北京种业产业发展、促进地区农民增收、保障生态系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城市副中心种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内容,为副中心深化现代种业创新服务、形成产业发展集群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企业:
让种子遨游太空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同三名航天员一起返航的,还有一批经历了“太空游”的副中心种子。这批种子涵盖农作物、林草花卉、中药材、微生物种质材料。遨游过天空的种子有何不同?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航天育种有哪些优势?
“太空中的环境更为复杂,经历真空、微重力、复杂磁场等宇宙环境的作用,尤其是接受太空宇宙射线的‘洗礼’,种子的突变几率能得到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比起经地面物理辐射的植物材料,太空种子的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赵辉表示,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航天育种最大优势是空间诱变材料的变异率高、致死率低、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制出高产、早熟、抗病、耐胁迫等优良的种质资源或新品种。
进入太空机会难得,要想成为航空器的“乘客”,种子们必须经过严苛的选拔。
● 赵辉解释,由于太空舱的空间和所能提供的载荷重量有限,为了搭载尽可能多材料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而且进入太空的种子,每一粒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层层把关的。当然,能被选择送上天的种子,也必定是“优等生”或是“偏科生”。“优等生”想变得更优,可以送去“超前班”接受不一样的环境熏陶。而“偏科生”如果在太空把自己原有缺点的基因给突变了,也能“弯道超车”。
从遨游太空到走上餐桌
上过太空的种子上天入地后需要多久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呢?
赵辉介绍,
从太空返回的种子,从外观上是看不出什么变化的。这批“太空游客”会经历一代一代地筛选与淘汰、培育和观察,至少经历三年四代,在确定变异性状获得稳定遗传后,才能进入到大规模的选育过程,而这又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些从太空返回的种子,很可能在七八年后,才能真正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听起来这是个漫长的选育过程,但相比于常规的地面育种而言,其实已经按下了“快进键”。
“以前要想找到一个新的育种材料,可能要历时十年、二十年,甚至得翻山越岭寻找自然突变植株,而短短几十天为一个周期的空间飞行任务,就能带回大量的突变材料。”赵辉表示,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航天诱变就是为育种家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基因源材料,缩短育种周期。
作为专业的航天育种科技公司,神舟绿鹏在2017年培育出的“草莓番茄”新品种,除了口感好、精品果率高,产量也提高不少,每平方米产量可达30公斤左右。在示范基地的种质资源库里,仅航天番茄的细分品系就多达500余个,此外航天辣椒、航天甜瓜、航天草莓等种子、果实也凭借优异的品质在全国各地热销。
落户:
科创农业企业瞄准于家务
在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像神舟绿鹏一样扎根的科技企业还有不少。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在副中心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落地生根呢?
“副中心和园区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科技惠农、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优势。其次,这里具备发展高新农业技术的资源优势,包括人力和土地等资源条件。”
赵辉表示,此外,在这里可以同首都的各科研院所和周边的高端种企紧密结合,便于一道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借助种子硅谷的集群效应突显航天育种的作用和影响力。
种业科技园区:
三大优势吸引“金凤凰”
于家务走过不平凡的十年
● 据了解,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集结了三大优势。
● 第一是首都种业创新集聚优势,已有60余家企业和15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入驻园区。
● 第二是产业承载空间优势,目前已拥有千亩新品种展示基地、3万亩育种基地。
● 第三是政策支持环境优势,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2011年7月,种业园区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的支持共建下挂牌成立,开启了通州全面建设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工作篇章。历经十年发展,现在的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被科技部、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唯一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
于家务回族乡副乡长苏永恒表示,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
首先是十年创新,凝智聚力,打开种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011年,于家务乡先行一步着手建设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法国利马格兰、北京德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相关创新资源入驻园区。高端人才方阵不断扩容,戴景瑞、赵春江等专家院士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在这里创新创业。
其次是十年拓展,稳步推进,种业园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世界领先的农作物分子育种服务平台、多维服务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平台、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种质资源共享平台,8万平米研发楼投入使用,与全国300多家种业科研和育种单位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智能化管理及种质资源存储、交流优质服务。
最后是十年收获,化育良种,研发培育的品种推广硕果累累。京科系列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3亿亩,系列蔬菜新品种年推广1000万亩以上,国际首创二系杂交小麦育种技术体系、运用航天搭载技术育成新品种100余个,种业园区企业自我研发培育的系列新品种在与国际种业的竞争中展示了强大的力量。
相辅相成
2022年再引新项目
企业与园区的发展相辅相成,企业引进推广了新产品的同时,种业科技园区也有着不小的变化,今年,园区更是捷报频传。
2022年2月,全球领先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集团中国全资子公司落户种业园区,计划建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及生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4月,北京种业协会正式落户种业园区。未来将紧密围绕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战略,引进更多农作物创新“高精尖”企业入驻园区。
苏永恒充满期待地说:“我们同北京农学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试验示范与人才培养等相关合作内容。中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洽谈中。”
创建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
★
NEWS
★
为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南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由通州区政府牵头,以农业科技园区和北京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协同周边乡镇,申请创建北京市通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预计总投资20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资金占80%以上。
苏永恒介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南部,“十四五”期间,将以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为中心,辐射带动马驹桥、漷县、永乐店三个乡镇,构建“一心、三区、多点支持”的发展格局。目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共有20个建设项目,其中涉及于家务乡的就有17个,主要聚焦农作物种业(蔬菜、玉米等)与叶类蔬菜两大主导产业,打造“科技+生产+加工+服务”全产业链,辐射带动农民增收。
园区将打造“两区两中心”
2022年2月通州区举办了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研讨会,邀请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国家(北京)种业智库专家,共同谋划通州区种业发展。区领导亲自参与种业园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措施制定,形成“一规划、一方案、三清单”,明确了于家务国际种业技术园区要打造“国家战略物种种源安全先行区、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创新引领中心、种业创新成果数据汇聚转化中心、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区”(简称“两区两中心”)。
通过高站位“筑核”—汇集优势力量,保障国家战略物种种源安全,多维度“协同”—促进多方合作,引领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创新,高规格“健体”—强化成果应用,推进创新成果数据汇聚转化,高效率“拓链”—拓展产业链条,推进现代种业产集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把这里发展成为全国种业的创新高地,到2030年,发展成为全球种业的创新高地!
种业大会9月亮相
今年9月下旬,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将在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举办。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心系一粒种——种子让生命更健康、生活更美好、生态更美丽。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将发挥北京种业创新优势,展示种业三十年发展成果、交流世界种业创新发展动态,以丰硕的成果和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更多重要新闻点开看:
往期推荐
通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兆玉
微信编辑 王璇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ID:bjtzfb)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融汇副中心APP
安卓系统长按识别
苹果手机长按识别
北京通州发布
微信号:bjtzfb
通州官方权威信息发布
长按二维码关注
觉得不错,请点亮“赞”和“在看”哦~